導讀:國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其中不少是由過度包裝產生的。由于回收成本高、難度大,商品包裝循環利用機制尚不完善,多數填充物或塑料包裝仍會作為生活垃圾處理,不僅增加了社會管理成本,焚燒和填埋后對空氣和水源的污染也不容小覷。
【
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大盒套小盒,小盒套底座,精美禮盒是實際商品體積的數倍,高價買回的商品感覺買了個寂寞。作為消費者,要拆開層層疊疊的包裝才能取出心儀之物,是否略覺疲憊?別生氣也別著急,治理過度包裝的新措施來了!
此前有數據顯示,我國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其中不少是由過度包裝產生的。由于回收成本高、難度大,商品包裝循環利用機制尚不完善,多數填充物或塑料包裝仍會作為生活垃圾處理,不僅增加了社會管理成本,焚燒和填埋后對空氣和水源的污染也不容小覷。對此,各有關方面紛紛展開積極探索與嘗試。
治理商品過度包裝早已不是一個新鮮話題。早在2007年2月,中宣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部門就發布過強調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反對商品過度包裝的通知。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的通知》,推動治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經過長期的努力,多數廠商和消費者對商品過度包裝的危害性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過度包裝會造成極大浪費、助長奢侈之風、損害消費者權益。
盡管過度包裝的危害已經深入人心,可是為什么過度包裝的狀況卻屢禁不止?從整體來看,既有商家和消費者的認識誤區,也有監管的盲區存在。
商家舍本求末。有的企業為了以差異性競爭吸引消費者,不惜將大量工本用在包裝設計上,包裝外表光鮮奪目,以搶奪消費者眼球,實際上卻徒有其表,名不副實,忽略了產品品質,漠視消費者的口味需求,有的甚至將陳年月餅充斥其中。
消費者盲目攀比。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大多注重物美價廉,不太在意包裝檔次。不過,月餅除了吃的功能,還兼有較強的禮品屬性,大多數人饋贈禮品多選擇包裝豪華、價格昂貴的,商家正是抓住消費者這一心理軟肋,推出了過度包裝的商品,這無形中為消費攀比推波助瀾。
監管缺失合力。對商品包裝的監管,涉及到生產、銷售、消費者、監管、資源、市場、環境等諸多方面,以往的監管各管各行,力量分散單薄,效果不大。
為了加強對商品過度包裝的整治,規范商品包裝,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堅決遏制商品過度包裝現象,并對包裝行業提出要求。
《通知》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商品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體系,相關法律法規更加健全,標準體系更加完善,行業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線上線下一體化執法監督機制有效運行,商品過度包裝治理能力顯著增強。月餅、粽子、茶葉等重點商品過度包裝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治理商品過度包裝,不只是監管部門和經營者的責任。節日走親訪友,自覺選擇簡單適度的包裝產品,拒絕為過度包裝買單;平時居家購物,盡量自帶購物袋,減少包裝物的消耗及其造成的污染。只要每個人積極行動起來,商品包裝規范化、綠色化、輕薄化指日可待。
包裝的本質,是助力貨物儲存、商品流通,為追求賣相刻意過度包裝,簡直增加成本、浪費資源、本末倒置。靠包裝“漲面”、靠包裝“吸金”,都不是長久之道,只能是一時新鮮。與此只顧華麗的“外表”,倒不如提供貨真價實的“內涵”。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