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膜殘留超標的問題越來越令人難以忽視,農膜污染正逐漸成為制約農業生產的新痛點
【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 農膜在農業中的使用十分常見,農膜具有保溫、增肥、除草等作用,是廣大農民農業生產中的好伙伴。據統計,我國每年僅地膜的年用量就高達百萬噸,并且逐年增加中。然而,在龐大的農膜用量數字的背后,農膜殘留超標的問題越來越令人難以忽視,農膜污染正逐漸成為制約農業生產的新痛點。
一把辛酸淚:從助力生產到制造污染
我國在范圍內薄型化農用薄膜生產水平上處于較高的地位,農膜種類多樣,適用于不同功效的棚膜、地膜以及針對不同農作物使用的農膜產品應用廣泛,農膜的使用帶來農產品的增產,保證了我國農業的發展,農膜產業也因此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并且農膜作為塑料產業中重要的產品門類,也在促進著我國塑料產業的發展運行。
但是隨著農膜的使用量和時間的增長,農膜不當處理帶來的危害正逐漸顯露出來。農膜降解期漫長,殘留在土壤中的農膜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導致耕地質量下降,并且不少農戶采用的焚燒法還會對水源空氣造成新的威脅。
而且超薄地膜在國標的打擊之下仍然在市場上擁有廣大的客戶群體。超薄農膜通常使用劣質材料制作,加之不規范的工藝與落后的設備,更低成本投入使企業能夠以低價將產品打入市場,受到了農民的廣泛歡迎。但是隨著地膜漸薄,其回收難度也在增加,并且往往超薄地膜使用的線型聚乙烯材料耐候性很差,在自然條件下老化變脆,散落在土壤中無法回收,超薄農膜的使用為農膜污染治理帶來新的困擾。
這些問題對農業生產產生阻礙,農產品質量、產量也因此受到影響。長期“重使用,輕回收”的使用模式正令農膜在助產與減產的天秤上向不利的一方傾斜。
法規指路:為農膜回收提供政策支持
農膜回收是我國農業綠色發展路上的一大制約問題,為了處理好這個問題并建立健全農用薄膜管理制度,我國近年來連發多部相關政策:
2017年5月16日,農業部印發《農膜回收行動方案》,;2018年11月7日,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2019年5月28日,國家六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農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見》……經過不斷地補充,這些政策共同指向了“到2020年建立工作機制,明確主體責任,回收體系基本建立,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全國地膜覆蓋面積基本實現零增長”的目標,并致力于“到2025年,農膜基本實現全回收,全膜殘留量實現負增長,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2019年12月6日,農業農村部起草了《農用薄膜管理辦法(施行)(征求意見稿)》,并已于昨日結束了1個月的意見收集工作。在該征求意見稿中,對農膜的生產、銷售及使用環節進行了規范(其中包括對全生物降解與非全生物降解薄膜的區分標注、不得采購銷售不達標農膜產品、不向農膜使用者銷售非農用薄膜產品等),明確了農膜的回收主體,并且對于農膜的殘留檢測與市場監管制度還進行了規定,將監督檢查措施與法律責任進行了說明。
并且目前多地根據國家已有部署,要求試點“誰生產、誰回收”的地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現地膜生產企業統一供膜、統一回收??梢钥闯觯覈鴮τ谵r膜回收和污染治理的關注度日漸提高,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科技加身:更助消減農膜污染問題
廢舊農膜的回收,不僅可以減輕土壤的負擔,廢舊農膜本身也是一種可再生資源。通常情況下,通過熔融造粒,可以將農膜制成再生塑料顆粒用于制造新的塑料制品,實現資源的循環再生。
而除了將農膜回收再生之外,生物可降解農膜也成為農膜污染治理的重要突破口。
去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農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見》中提到,鼓勵和支持農業生產者使用生物可降解薄膜,而在其之后2019年6月5日在昆明召開的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農用薄膜專業委員會2019年年會上,多位專家學者也表達了對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支持。
數據顯示,生物可降解地膜與普通地膜相比可實現作物平均增產5%~10%,并且具有后期破解快、通透性強的特性,其降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對環境友好。提升地膜強度、提升破裂和降解可控性、保質降本是目前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發方向,行業標準及扶持政策的規范也亟待解決,擊破這些難點將有望帶來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增長。
結語:多年來的不合理使用令農膜陷入了尷尬境地,為增產增收而生的農膜如今已發展成農業污染問題中的一大難題,可謂令人唏噓。近年來關于農膜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規不斷出臺,我們看到國家正加大力度對農膜污染問題進行整治,無論是企業或是個人,都是農膜回收鏈條中的主體。廢舊農膜的回收再生、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產業發展將是解決農膜污染問題的重要解決方案,在這方面,塑料產業也將肩負沉重使命。
資料參考:廣東省塑協、全塑聯、農資導報、土地論壇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