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海洋和生命的起源關系密切,生物的演變進化離不開海洋。時至今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海洋。然而今天的海洋上卻被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所覆蓋。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千米,僅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29.2%;而海洋的面積為3.67億平方千米,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0.8%。占據地球面積七成的海洋如今卻被塑料垃圾所覆蓋。據相關媒體報道,海洋研究人員在南太平洋發現了第四條塑料垃
【中國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海洋和生命的起源關系密切,生物的演變進化離不開海洋。時至今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海洋。然而今天的海洋上卻被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所覆蓋。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千米,僅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29.2%;而海洋的面積為3.67億平方千米,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0.8%。占據地球面積七成的海洋如今卻被塑料垃圾所覆蓋。據相關媒體報道,海洋研究人員在南太平洋發現了第四條塑料垃圾帶,據了解,這條垃圾帶的面積超過了兩個美國加州的面積,且還有增長的趨勢。
自從人們在北太平洋海域發現條塑料垃圾帶至今,研究人員發現整個海洋幾乎都有塑料垃圾的身影。研究人員發現,海洋塑料會傷害動物。“幽靈漁撈”用具會困住并殺死上百種動物,從烏龜、海豹到鳥類無一幸免。很多生物體還會吞食塑料碎片,而吞食的塑料會在這些動物體內的消化系統內累積。據媒體報道,在北海被沖上海岸并且死亡的管鼻藿海鳥中,約90%的腸道內有垃圾。
而我國在印度洋開展的第五次微塑料調查更是讓海洋微塑料走入了人們的視線,微塑料的危害更甚。海洋微塑料被稱為“海洋里的PM2.5”,由于微塑料可吸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且可被鳥類及魚類、底棲動物等海洋生物攝食,微塑料已成為海洋生態學與環境科學研究熱點。
法國一研究院發表的研究成果表示,將太平洋牡蠣置入在微塑料中,微塑料濃度類似于這些動物生活的沉積物中發現的微塑料濃度。研究發現,這些牡蠣在微塑料的環境中,不僅產卵的質量偏低,且產生的幼體數量也比對照組少41%,這能夠證實塑料和生育問題存在直接關聯。
眾多科學研究表明,海洋中的塑料污染會對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那么,人類面對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行動?
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認為,人類應該在太平洋垃圾帶周圍布放100公里長的漂浮屏障。該組織宣稱,這種屏障能夠移除甚至清理那里一半的海洋垃圾。并且,他們已經將自己的主張付諸于了實踐。
這座百米長的屏障所構成的大壩坐落于臨近荷蘭的一處海岸。據了解,這個大壩可以在垃圾進入海洋之前被動的攔截垃圾碎片,即垃圾被洋流沖到屏障附近。然而這種大壩利用洋流收集垃圾,相比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更便于了海洋垃圾清理隊清理垃圾。然而不幸的是,這種屏障組成的大壩未能抵御住海浪的沖擊。僅僅兩個月,這種大壩就在海浪的沖擊下彎曲變形。據設計人員檢修之后表示,這個垃圾清理裝置中有兩個空氣包遭到破壞,已經彎曲變形,無法與這個屏障的U型曲線保持一致。
然而僅僅靠清理是無法阻止海洋垃圾的擴大的,減少海洋塑料污染的有效辦法首先是防止其流入海洋。事實上,目前每年生產大約7800萬噸塑料包裝物,其中,有32%在使用后被隨意丟棄在自然環境中,只有10%被回收利用。
專家表示,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趨勢,需要優化廢舊塑料的回收和利用,這既需要民眾廣泛的參與和支持,也需要用科技手段自動分選并回收混合垃圾中的廢舊塑料。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有18000公里長的海岸線和14000公里的海島海岸線,可管轄的海洋國土面積達300萬平方公里,海洋經濟的發展潛力巨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正在成為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年塑料制品總產量達7600萬噸,占總產量的15%以上,解決廢舊塑料對海洋的污染迫在眉睫。
海洋污染問題的根源不在海洋,而在陸地,比如,超市門前設置飲料瓶回收機和建設更多的垃圾分選廠。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塑料的回收,并不斷推動前沿性的科技發展,才能緩解海洋的塑料污染問題。這樣,才能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才可以更充分地開發海洋經濟的巨大潛力,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潔凈的蔚藍。
數據資料參考來源:慧聰塑料網、作業幫、環球網、科學網、海爾社區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