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發明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備聚氨酯農藥微膠囊,整體制備方法具有反應時間短、操作簡單、條件溫和、可操作性強的優勢。
【
塑料機械網 科技創新】近日,安徽廣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公開一項名為“一種聚氨酯農藥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公開號CN202410294060.2,申請日期為2024年3月。專利摘要顯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聚氨酯農藥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農藥生產技術領域,所述聚氨酯農藥微膠囊由以下步驟制備而成:向農藥原藥中攪拌加入有機溶劑,再向中加入異氰酸酯化合物,攪拌混合,形成油相;稱取乳化劑和分散劑并混合,向其中加入去離子水,在室溫條件下攪拌混合,形成水相;將有機相倒入水相中,攪拌形成水包油乳液,再向水包油乳液中滴加擴鏈劑,并攪拌,滴加完畢后,繼續攪拌后,離心、洗滌、干燥后,即得所述聚氨酯農藥微膠囊。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制備的聚氨酯農藥微膠囊具有更低的微膠囊粒徑、更均勻的粒徑分布和更優異的載藥性能(有效含量為24.76%?26.35%;包封率為86.33%?88.70%)。
農藥作為重要的農用化學品,被廣泛用于防治病蟲害,調節植物生長,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等,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但是,由于使用方法和氣候條件等原因,只有少量農藥沉積在植物葉片表面,有效利用率一般不到40%,且只有0.1%的農藥能作用到主要靶標。目前,我國常用的農藥劑型主要有乳油(EC)和可濕性粉劑(WP),這些傳統農藥劑型存在有機溶劑含量較高、水分散性差、粉塵漂移、對環境污染嚴重和利用率低等問題,因此開發高效、環保的新型水基農藥制劑勢在必行。將農藥微膠囊化是克服傳統劑型弊端的一種可行方法,微膠囊具有靶向性強、持效期長、控制釋放、保護芯材受環境影響、降低對非靶標生物藥害和提高農藥利用率等優點,微膠囊逐漸成為農藥劑型的研究熱點。在制備微膠囊中,壁材體系的選擇往往是決定微膠囊農藥載藥率和釋放性能的關鍵因素,微膠囊在使用過程中表現出的綜合特性大多取決于囊壁材料的性質、微膠囊的形成過程。現有的微膠囊璧材主要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非降解合成高分子材料、可降解合成高分子材料和無機材料幾類,其中,本發明主要研究非降解合成高分子材料中的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材料具備高彈性、生物相容性、耐腐蝕和耐磨等特性,其致密性使之適用于包埋多種農藥,包括辛硫磷、甲基嘧啶磷等光敏性農藥,通過聚氨酯的包埋作用,能夠防止施藥后農藥過早分解而失去活性。首先,較小尺寸的微膠囊能夠提高更大的比表面積,有助于增加農藥原藥的覆蓋面積,以殺蟲劑為例,微膠囊的微尺寸化有助于提高幼蟲接觸殺蟲劑的概率,進而提高農藥原藥的利用率,同時降低農藥原藥對于環境的污染;同時,粒徑分布更均勻也有助于提高農藥原藥的利用率。
本發明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備聚氨酯農藥微膠囊,整體制備方法具有反應時間短、操作簡單、條件溫和、可操作性強的優勢。本發明的聚氨酯農藥微膠囊的反應單體為異氰酸酯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具有高官能度、反應速率快、低毒、反應條件溫和等優點。本發明在制備聚氨酯農藥微膠囊過程中,通過改進乳化劑、分散劑和擴鏈劑等助劑的種類和用量,最終實現提高聚氨酯農藥微膠囊綜合性能的目的,其中,本發明針對乳化劑進行了改進,優選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鈉和乳化劑EL-80按照一定體積比進行混合,最終制備出的聚氨酯農藥微膠囊具有更均勻的粒徑分布,本發明通過控制整體制備方法,最終實現提高聚氨酯農藥微膠囊的粒徑分布的均勻性和載藥性能的目的。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