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開幕,本屆高峰論壇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
【塑料機械網 明星企業】10 月18 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開幕,本屆高峰論壇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
今年是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作為一家具有國際化基因的化工新材料央企,中化國際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宏偉倡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快“走出去”步伐,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緊密合作,不斷匯聚全球力量,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數智化升級,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構建全球韌性產業鏈,擘畫化工新材料行業發展新藍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嶄新的塔器和裝置挺拔林立,廠區道路寬敞整潔,一派郁郁蔥蔥、生機勃勃,數字化、智能化打破了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模式,一切操作指令都在中央控制室展開……在泰國春武里府洛加納工業園,經過兩年的日夜奮戰,一座現代化化工廠拔地而起,中化國際聚合物添加劑業務Glocal(Global Production, Local Services,即全球生產、本地服務)戰略邁出堅實步伐。
▲ 中化國際泰國聚合物添加劑工廠
在聚合物添加劑領域,中化國際陸續在山東、安徽、江蘇建立了生產基地,經過多年的發展,業務在細分市場穩定處于領先地位,并且從當初單一的產品貿易,逐漸向技術、人才與資本共同輸出的海外產業戰略布局轉變。早在十幾年前,中化國際便在歐洲、北美設立了添加劑業務銷售公司和倉儲物流基地。隨著公司核心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海外建廠和本地化生產成為了可能。
搭乘“一帶一路”東風,中化國際將目光瞄準廣闊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錘煉企業國際競爭力。經過多年部署和詳盡的調研、決策,選址泰國春武里府洛加納工業園建設首個海外添加劑生產基地。
該地位于泰國國家級商業圈東部經濟走廊,聚集了多家世界知名汽車整車廠和輪胎企業。在這里建廠,不僅可填補東南亞國家
橡膠防老劑生產的空白,還能大幅提升全球化供應的敏捷性,為下游客戶的東南亞生產基地提供更重要、更便捷的本地化服務,更可憑借地緣和商務優勢,將市場輻射到整個東南亞乃至全球,不斷提高添加劑產業全球化供應的穩定性。
2018年底,中化國際泰國添加劑工廠(以下簡稱“泰國工廠”)項目揚帆起航,標志著公司添加劑業務從“中國生產、全球銷售”向“全球生產、全球銷售”轉變,真正踏上了國際化發展的新征程。
新征程上,中化國際也持續加強海外履責,堅持屬地化經營、本土化運營,搭建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橋梁,譜寫了攜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同發展繁榮的動人篇章。
篇章一:出海
2020年10月,泰國工廠項目首批派駐人員從國內出發,踏上前往項目建設現場的旅程。有著12年工作經驗的“老中化”——武林也是成員之一。
初到春武里府,建廠的土建工程尚未開工,作為工程組的一員,武林遇到了第一個難題:工廠的設計圖紙是國內設計院完成的,只有中文版本,要想繼續施工,必須先完成“泰國版”的圖紙。面對語言不通、溝通交流不便、信息渠道有限等種種難題,武林所在的工程組和國內同事們一起齊心協力想辦法,找到泰國當地的設計師進行轉圖,終于形成了符合當地標準的圖紙。
▲ 2020年8月,泰國工廠關鍵設備進廠
當時的工地上,除了國內派駐的先頭部隊,只有6名泰國當地同事和20多名緬甸工人,一共不到30人。工廠的設備陸續到貨后,大家同吃同住、一起上手干活。那段時間,武林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都在現場,從培訓當地工人、進行設備裝卸到反復修改現場施工方案,短短一個月就瘦了20多斤。
▲ 武林與泰籍員工現場交流
外籍同事不會講英語、更不會中文,盡管有翻譯,但是工作或者日常溝通也不順暢,溝通的障礙成為工程建設進度的攔路虎,“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溝通方式五花八門,不標準的發音搭配眼神和簡單的肢體動作,我們逐漸達成了一種特別的默契,心與心的距離逐漸拉近,工程建設也得以順利推進。”武林笑著說。
篇章二:成長
2021年,泰國工廠項目建設繼續緊鑼密鼓向前推進。同年4月,第一批援建人員共19人在上海吻別親人和祖國,飛赴泰國。此次出征的援建人員來自中化國際國內各添加劑生產基地,是一支由電儀、機修、質檢、數字化等多部門多工種人員組成的“整建制”骨干隊伍,主要目的是協助泰國工廠開展設備安裝和調試、質量檢測、信息化系統建設等工作,為項目順利投產和穩定運營奠定作業基礎。
▲ 2021年5月,第一批援建人員進廠
劉琳琳是19人援建隊伍中的一員,主要負責產品工藝。初入泰國工廠,施工現場一片繁忙,作為隊伍中少數的女性員工,最不適應的便是當地的氣候,東南亞國家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烈,如果不做好防曬,沒幾天便會曬成“口罩臉”。
“泰籍員工嘴上說著‘賣水(不漂亮)’,隔天便安排了防曬霜,還熱心地教我們防曬小知識,期間少不了比手畫腳和在線翻譯,這些細小的點滴,傳遞了最真誠的關懷,讓我在異國感受到了溫暖。”劉琳琳說。隨著工廠建設的快速推進,漸漸地,大家習慣了東南亞的強紫外線和異域風情,努力適應著地域文化的差異,找尋與外籍同事適配的工作方式。
▲ 劉琳琳與泰籍員工交流
泰國工廠在設計之初,便將“智能工廠”和“敏捷供應鏈”兩大理念貫徹其中。2021年下旬,隨著DCS系統(分布式控制系統)組態完畢,工藝裝置進入調試階段, MES系統(制造執行管理系統)、WMS系統(倉儲管理系統)、WCS系統(倉庫控制系統)開始測試,工藝組和數字化組手持詳細的調試方案同步開展工作。
劉琳琳介紹道,“WMS系統和WCS系統剛開始測試時,我們和數字化組成員白天忙碌在作業場所匯總問題,下班后與供應商和專業人員溝通討論方案,總結經驗。”夜以繼日的付出與努力,系統終于在2021年底具備了連續運行條件。數字化系統的陸續上線為泰國工廠以“Smart Sennics”為指引,構建一體化運營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泰國工廠中央控制室
同時,工廠還具備“綠色可持續”的特點。借鑒國內工廠“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經驗,泰國工廠從設計開始,便被打造成為低碳節能、綠色環保的現代化工廠,采用全球領先的綠色環保工藝路線,在產品品質、資源利用率、“三廢”排放、工藝安全等方面均實現了高水平管理。
篇章三:蛻變
在緊張、忙碌又充實的一年多時間里,泰國工廠的廠房逐漸拔地而起、設備安裝到位、工藝流程打通,國外項目現場與國內支持部門緊密協同,不僅頂住了泰國當地日趨嚴峻的防控壓力,更奪回了建設時間,通過調整建設順序等有效措施,保證了項目推進的速度和質量,一點點啃下了非常態下的工程建設目標。
2022年3月,隨著第二批和第三批援建人員陸續到來,泰國工廠氣試、水試、熱試工作一氣呵成,完成了施工建設。同年5月19日,泰國工廠正式投料生產,通過一體化運營體系,利用信息系統將客戶訂單和生產計劃、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控制、銷售與物流配送高效匹配。
▲ 2022年5月19日,泰國工廠投產運營
在基本了解周邊客戶每月用量的前提下,泰國工廠的送貨模式接近“Just in time”,實現按計劃每周集中送貨,同時通過自建物流團隊,增強對運輸過程的控制力,成為一座具有敏捷供應鏈模式的現代化工廠。
當泰國工廠生產出第一批添加劑產品,安全交付到客戶手中時,每一個曾為項目建設付出過努力的中化人臉上都露出成功與滿足的微笑。這幾年的苦,總算在那一刻都變成了甜,添加劑業務的“出海”夢真正得以實現。
▲ 泰國工廠自動包裝線
篇章四:融合
“DCS,V筍色筍界洪流淘來?(DCS,V0407液位多少?)”
“修到,寧構……(收到,寧哥……)”
這是對講機里傳來的一段對話,現場主管中籍員工小寧和主控室泰籍員工不標準又夾雜地方口音的泰語和中文讓人忍俊不禁,但這卻是兩國員工相處磨合出來的溝通方式。
▲ 李榮合與泰籍員工交流學習
小寧所在的班組被班組長李榮合起名為“祝融軍團”,寓意為“互助融合、探索未來”,班組共6人,中籍員工2人,泰籍員工4人。談起自己的“祝融軍團”,李榮合笑道:“記得剛分班組那會兒,有人問我,中籍和泰籍員工之間怎么溝通?其實溝通方式五花八門,我們組建了線上溝通群,大家發信息溝通時,會同時顯示中泰兩種文字。我也嘗試著學習泰語,想更加貼近泰籍員工,更了解他們。泰籍員工在努力學習工藝知識的同時,也積極學習中文,他們也希望更了解我們,讓彼此的溝通更加順暢。”
如今,走進泰國工廠,每一處都會看到中籍員工和泰籍員工比手畫腳的交流,期間夾雜著歡聲笑語。中泰員工長期的相處磨合,通過不標準又簡短的語言交流,竟奇跡般地產生了共鳴,這種跨越國籍的共鳴催使兩國文化不斷融合。
▲ 泰國工廠員工送出春節祝福
2023年春節,在這個最具中國味兒的節日里,泰國工廠員工與中化國際添加劑事業部上海總部員工用視頻互送祝福,用對方的語言共同祈愿“新春大吉”。上海總部員工精心準備泰文版本的賀歲小視頻,泰籍員工們也早早學會了“新年快樂”等吉祥話,女孩子們還穿上了漂亮的中式旗袍。真摯的情誼飛躍山河,溫暖著對方,更激勵著彼此。
2023年8月,泰國工廠兩名泰籍員工的孩子結伴而行,作為中國中化下屬企業的員工子女,第一次來到中國,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中化第一屆“國際夏令營”,與來自十多個國家的孩子們一起共享多元文化,共同領略企業大家庭的魅力,助力中外文化交流。
賡續絲路精神,共創美好未來。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讓中化國際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站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新起點上,中化國際將繼續匯聚全球力量,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數智化升級,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更多貢獻,讓這條合作共贏之路,延伸得更遠更長,越來越寬廣。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