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時報5月26日B2版訊(記者 李潔尉 通訊員 孫宏志 陳臣)僅利用50萬元資金,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瞿金平發明的一項新技術就使新技術塑料加工機械擺脫了200年來都未曾離開過的螺桿,預計可以創造出上百億元的行業產值,掀起一場技術升級換代的風暴。
錢要用到刀刃上
塑料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材料。然而塑料生產行業卻一直處在高耗能、高浪費狀態,這種情況與螺桿這種塑料生產行業的代表性零部件有著密切關系。螺桿的長度越長,塑料加工機械的能耗就越大,螺桿加工制造就越困難。而隨著塑料品種不斷增加和制品要求不斷提高,螺桿的長度也越來越長。
瞿金平一直致力于縮短螺桿的研究與探索,他在上將周期性變化力場引入螺桿塑化加工過程,提出塑料動態塑化成型方法及原理,成功發明并產業化塑料動態塑化加工設備,縮短了螺桿。但是螺桿還是存在,這也造成了塑料生產行業始終難以擺脫的“電老虎”標簽。
取走螺桿,如何?但它的作用何物可替代呢?而且這是不是意味著加工能耗高、塑料多次循環利用等問題都會隨之解決呢?
瞿金平的團隊200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后,華南理工大學頒發50萬元予以獎勵。“當時就想著,50萬元分給大家的話也就沒太大意思了,還不如集中起來干點大事。”瞿金平回憶起幾年前的那段往事,告訴記者,經過大家的舉手表決,一致同意把這筆獎金就用做解決塑料生產行業里人人頭痛的螺桿課題。
拿掉螺桿,說起來容易,但用什么取而代之?瞿金平的目光投向了葉片。葉片在由定子、轉子及葉片組成的特定幾何空間中轉動時帶動物料輸送,同時隨流道截面積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周期性變化過程中承受拉伸和壓縮作用,這樣就擺脫了在使用螺桿輸送塑化過程中對物料很強的剪切作用,從而使其大分子鏈斷裂的過程,如此一來,既加快了物料的輸送塑化效率,又避免了物料大分子結構的改變,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塑料制品的生產質量。
新技術能耗下降約30%
新設備樣機出來后,立即在一線企業得到試運行并取得成功。樣機試用企業紛紛打來,對該設備表示出濃厚興趣。“經過在東莞、汕頭、武漢、深圳等地企業的實際生產狀況統計,我們的物料損耗大大降低,能耗下降約30%左右,污染也大大降低。”瞿金平介紹。
目前,塑料無螺桿塑化擠出技術及設備經行業有關專家鑒定,是國內外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領域的重大創新,處于水平。
瞿金平說,這項技術問世后,國內塑料加工企業均紛紛表達了求購意向。“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大型塑料機械企業都向我們表達了要使用我們團隊研發的無螺桿塑化加工設備技術”。
據統計,目前世界范圍內塑料加工機械的產銷量為196億歐元,我國的塑料加工機械產銷量為200億元人民幣。該產品如果能夠實現10%的*,國內就可以創造22億元以上的產值,在國外甚至可以創造100億元以上的產值,產業前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