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成熟德兴若自然矣翻译_V与子敌伦刺激对白播放_A级毛片在线看_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今日要聞

《沈陽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印發

2023-01-11 15:40:12 來源:沈陽市人民政府 閱讀量:19701 評論
分享:

導讀:日前,《沈陽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發布,明確到2025年,將建成城鄉廢舊物資回收站達到2000個,實現100%覆蓋,滿足城鄉居民便利化生活需求。建成綜合型分揀中心2個,專業型分揀中心16個以上,其中綠色分揀中心1個以上。

  【塑料機械網 政策及標準】 2023年1月3日,沈陽市人民政府網站公布《沈陽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全文,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立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體系,城鄉廢舊物資回收站達到2000個,實現100%覆蓋,滿足城鄉居民便利化生活需求。建成綜合型分揀中心2個,專業型分揀中心16個以上,其中綠色分揀中心1個以上。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行業集聚化、規模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廢鋅、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9種主要再生資源回收量達到300萬噸以上,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與再制造產業總產值達到63億元以上。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更加規范,交易渠道和形式更加豐富,交易規模明顯提升。
 
  遼寧省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沈陽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沈政發〔2022〕15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單位:
 
  現將《沈陽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沈陽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沈陽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2〕109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關于印發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22〕649號)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基礎
 
  (一)城市發展概況。沈陽市位于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遼寧省中部,轄10個區、2個縣和1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1.286萬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570平方千米。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249.7億元,同比增長7%;三次產比重4.5:35.5:60。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9706元,比上年增長5.9%。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11.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74.76萬人。
 
  (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概況。“十三五”以來,我市構建了《沈陽市循環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沈陽市“十四五”垃圾分類規劃》《沈陽市再生資源發展規劃(2017-2022)》等一系列政策體系,引導和促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全市廢舊物資以廢金屬和廢紙為主,其他品類產生量相對較少。現有營業執照的再生物資回收站點約1500個,基本覆蓋全市各街道、鄉鎮。2021年,全市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輪胎、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報廢機動車等廢舊物資回收量達到242.63萬噸,接收并處理建筑垃圾能力達到21萬噸,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營業收入22.6億元,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規上企業產值45億元,再制造規上企業產值9000余萬元。城鄉二手商品交易有序推進,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三)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傳統再生資源行業回收率、分揀水平、規范化程度低和回收渠道散,回收--分揀--利用鏈尚未形成完善體系,應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提高規范化、科學化、組織化程度。廢舊物資利用、二手交易和再制造領域缺乏規模化企業,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落后于部分先進地區,有待通過積極引領和培育實現集聚化、規模化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與國家中心城市相適應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提升再生資源分揀加工利用水平,促進二手商品規范流通和再制造行業發展壯大,全面提升全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保障資源安全,探索總結凝聚沈陽模式,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二)工作原則。
 
  1.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策統籌,完善市場機制,優化發展環境,釋放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內生動力。
 
  2.系統構建、協調推進。強化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各領域短板、各環節堵點,統籌規劃建設銜接有序、運行高效的城鄉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再生資源加工利用體系。
 
  3.改革驅動,創新發展。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加強要素供給,推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監管創新,創新發展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新模式新場景。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回收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體系基本建立,城鄉廢舊物資回收站達到2000個,實現100%覆蓋,滿足城鄉居民便利化生活需求。建成綜合型分揀中心2個,專業型分揀中心16個以上,其中綠色分揀中心1個以上。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行業集聚化、規模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廢鋅、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9種主要再生資源回收量達到300萬噸以上,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與再制造產業總產值達到63億元以上。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更加規范,交易渠道和形式更加豐富,交易規模明顯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
 
  1.加快回收網點布局建設。以便利居民交售為原則,合理布局回收交投點和中轉站。公共場所配置智能回收箱等設施,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在營業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新建小區配套建設廢舊物資回收用房,回收物品做到“日收日清”。有序推進農村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建設,做好農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鼓勵回收企業以多種形式運營回收站點,提升全品類回收功能,形成扎根社區、服務居民的基礎網絡。到2025年,城鄉廢舊物資回收站點2000個以上,實現100%覆蓋。
 
  2.深入推進“兩網融合”。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與廢舊物資回收“兩網融合”、有效銜接,鼓勵再生資源回收業和環衛服務業等第三方市場主體提高生活垃圾分類參與度,實現生活垃圾末端處理減量化和再生資源回收增量化。規范廢舊物資回收車輛管理,使用統一分類標識,確保專車專用、密閉運輸,加強路權保障。到2025年,“兩網融合”不斷深入,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以上。
 
  3.提升分揀能力和水平。優化調整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布局和功能,按照《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管理規范》新建或升級改造一批功能明確、技術先進、環保設施完備、管理規范的綜合型分揀中心和專業型分揀中心。到2025年,沈北新區、遼中區建成2個綜合型分揀中心,其他地區改造建設專業型分揀中心16個以上,其中綠色分揀中心1個以上。
 
  4.培育發展龍頭企業。鼓勵回收利用龍頭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整合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提高行業集中度和規模效益;按照下游再生原料、再生產品標準,提升廢舊物資回收環節預處理能力,形成規范有序的回收利用產業鏈條。支持加工利用企業和制造企業向產業鏈上游拓展,發展回收、加工、利用一體化模式,促進資源增值。到2025年,回收加工利用型龍頭企業實現集群化快速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與技術推廣型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5.提升信息化水平。強化數字賦能,鼓勵行業協會和企業聯盟建立信息平臺,銜接“收、運、儲、交易”全流程數據信息采集。推進“互聯網+回收+交易”協同發展,向網上預約、上門回收、線上交易、線下交割的新業態升級迭代,形成上接回收網絡、中接倉儲物流、下接利用產業的再生資源供應鏈。到2025年,“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數量達到2個以上,“上門回收App應用”注冊人數180萬人。
 
  (二)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
 
  6.推動加工利用產業集聚化發展。統籌規劃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和區域交易中心,促進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推進產業園區資源循環利用設施共建共享,強化要素保障。遼中區加快建設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產業的沈陽近海經濟區。到2025年,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達到2個以上,再生資源區域交易中心數量達到1個。
 
  7.加快加工利用項目建設。以沈陽近海經濟區等省級開發區為載體,加快推進遼中區、沈北新區等重點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實施,謀劃建設“三大固廢”一體化集中處置和利用的綜合設施,在全國形成示范效應。到2025年,沈陽城市固廢綜合利用綠色環保產業園、沈陽再生資源產業園危險廢物資源化等項目建成投運。
 
  8.提高加工利用技術水平。鼓勵采用多種方式開展技術升級和設備更新,推動現有加工利用行業提質改造,全面提升機械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依托制造企業積極開展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先進裝備研發,落實首臺(套)研制應用支持政策,加大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應用推廣力度。到2025年,廢舊鋼鐵加工利用企業進入國家規范企業數量達到3家。
 
  9.加速兩化融合與技術創新。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再生資源加工制造領域實現集成應用,打造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核心技術平臺。引導支持高校院所重點在精細拆解、復合材料高效解離、有價金屬清潔提取、再制造等領域開展前沿性基礎研究,提升源頭供給能力。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0%以上。
 
  (三)推動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產業發展。
 
  10.發展“互聯網+二手”新業態。促進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平臺健康發展,豐富交易渠道,規范交易行為,提高消費體驗。鼓勵遼中區依托綜保區開展二手車出口,規劃建設二手商品電商園區。支持互聯網二手商品平臺在我市布局區域性總部基地、分倉和質檢中心,發展全品類閑置物品循環流轉平臺。到2025年,在我市運營的線上二手商品交易平臺達到3個。
 
  11.推動實體二手市場健康發展。建設集中規范的重點品類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和交易專區,在于洪區紅旗臺和馬三家地區規范設置二手汽車銷售專業市場。培育多元化線下場景,支持各地區建設集中規范的“跳蚤市場”,鼓勵二手商品寄賣,定期組織交易活動。到2025年,重點提質升級建設車輛、家電、手機、家具、服裝等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和交易專區15個。
 
  12.規范二手商品交易行為。建立完善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準體系,提升行業流轉效率。健全交易方信任機制,保證供應鏈穩定,提升售后服務水平。培育權威的第三方鑒定評估機構,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實現二手交易“省心賣、放心買”。
 
  13.強化二手商品行業秩序監管。加大二手商品交易全流程執法力度,提升二手商品交易的規范化、標準化、科技化水平,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做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拆解產物流向監管,改善行業“散亂污”狀況。
 
  14.引導再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加快再制造重點技術研發和應用。鼓勵有基礎的技術研發單位和企業探索建立再制造工程研究(技術)中心和再制造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鼓勵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和產業化示范。
 
  15.推廣先進適用的再制造技術裝備。提升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文辦設備等再制造水平,推動新興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推廣應用無損檢測、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關鍵技術。到2025年,再制造先進技術數量持續增長。
 
  16.推進實施高端再制造示范工程。探索制定汽車零部件、電器電子產品、文辦設備等再制造產品推薦目錄,發展大型成套設備高端再制造產業。重點推進汽車發動機等零部件再制造,持續推動航空、工業、數控、新能源裝備等再制造。到2025年,再制造產業產值達到1.2億元。
 
  (四)完善政策保障體系。
 
  17.加強土地要素保障。將廢舊物資回收網絡相關建設用地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列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用地。堅持盤活存量、節約集約用地,保障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項目設施合理用地需求。加大對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基地、二手交易市場的用地支持。結合農村實際,因地制宜規劃農村廢舊物資回收利用設施。
 
  18.加大投資財稅金融政策支持。依法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為符合條件的項目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用好REITs、氣候投融資政策。制定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支持政策。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廢舊物資循環利用企業和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廢舊物資循環利用。
 
  19.加大綠色采購力度。完善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產品納入綠色采購范圍。鼓勵采購人考慮節能、節水、環保、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因素擴大綠色采購需求,促進綠色產品和再生資源產品推廣應用。
 
  20.加強行業指引和監管。壓實行業部門主體責任,貫徹執行有關法規制度。加強行業監管,依法打擊非法拆解處理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行為。加強電子產品二手交易信息安全監管,防范用戶信息泄露及惡意恢復。加強對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行業的環境監管,確保達標排放。
 
  21.建立健全行業信用體系。實施市場主體信用管理,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規范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市場行為。
 
  22.完善統計體系。建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統計制度,完善統計核算方法。指導行業協會加強行業統計分析,規范發布統計數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有關部門、各地區要結合工作實際,研究落實具體舉措,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市直有關部門對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行分類推進和指導。各區、縣(市)政府要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工作任務的具體實施。市發展改革委適時組織評估實施方案執行情況,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二)注重統籌協調。有關部門要強化溝通協調,加強建設、管理、考核評價等重大問題的協同聯動。有關部門和地區要進一步細化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的建設內容和工作舉措,確保各級各類規劃、行動在總體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間配置上相互協調、時序安排上科學有序。
 
  (三)完善體制機制。堅持“提升資源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要求,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建立市場化運營模式,創造規范健全的法制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親商安商的投資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
 
  (四)強化配套支撐。建立健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評價指標體系,規范評價標準和口徑,強化考核“指揮棒”作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完善有利于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配套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